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中有关规定,为了给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技能公共理论知识培训提供科学、规范的依据,结合目前我国广大社会体育工作者的实际状况,特制定本大纲。
一、培训任务
通过培训,使准备申报相应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技能鉴定的申请者,进一步加深国家关于开展社会体育工作的各项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的理解,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丰富、充实社会体育的基础理论知识,提高社会体育工作的业务能力;基本达到《标准》中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公共理论知识方面的基本要求,为参加相应等级的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做好准备。
二、培训对象
符合《标准》中申报各个级别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技能鉴定具体条件,经履行正式申报手续,均可参加该级别的培训。
三、培训方式与时数
采用集中培训与自学、统一考试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各级别社会指导员集中培训与自学时数比例见表1。
表1 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方式与比例分配
方式
等级
|
集中培训
|
自 学
|
总学时
|
理论知
识培训
学时
|
专项
培训
学时
|
%
|
学时
|
%
|
初 级
|
24
|
56
|
53
|
70
|
47
|
150
|
备注:“理论知识培训”主要解决公共理论知识部分培训的任务;“专项培训”主要解决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培训的任务。有关专项培训学时及自学学时需参照相关专项培训大纲后执行。
四、师资队伍
培训初级、中级、高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教师应具有社会体育指导师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应专业讲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师的教师应具有副教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五、考核要求
参照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技能鉴定规范中的题例,可采用闭卷笔试、实验操作或口试的方式,对培训内容进行全面考核,成绩达到60分以上者为培训合格,并颁发培训结业证书。获得各级培训结业证书者方有资格申报参加相应级别的职业技能鉴定考试。
六、培训工作的原则与要求
(一)培训工作的基本原则
1、实用性原则。根据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实际工作的需要,解决学员应知应会的问题。
2、实效性原则。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加强能力培养,克服纯学术性教学的倾向。
3、灵活性原则。形式多样,方法灵活,除采用课堂讲授外,可适当采用参观考察、研讨等方式,使学员开阔思路和眼界。
4、规范性原则。认真执行本大纲,突出培训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加强教学管理,严格考核纪律和考勤制度,提高培训工作的质量。
5、培训与调研相结合原则。在培训过程中,应对有关培训内容和效果进行调查研究;也可对推行《标准》以及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情况开展调查研究。
(二)培训工作的要求
1、组织师资力量并进行培训。使任课教师了解培训的教学要求、职业技能鉴定要求以及学员特点,统一教学思想,编写必要的教学参考资料,做好培训的各项准备工作。培训中应注意学员的反馈意见,及时改进教学。
2、根据本大纲制定相关培训计划。培训计划应包括以下几部分:前言;目的与任务;培训对象与人数;培训时间与地点;培训内容与时数;考核与结业;专题讲授要点和有关注意事项等。
3、培训结束后,分级上报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培训资料。培训班培训资料包括:培训班计划、教学参考资料、任课教师情况(包括单位、姓名、年龄、性别、职务或职称)、学员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文化程度、从事社会体育工作时间等)、培训工作总结以及其它有关资料等。
七、培训内容纲要与要求
根据《标准》的规定以及《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培训教材》,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一般应具有与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相适应的体育人文社会知识、运动人体科学知识、体育健身方法知识以及其他相关知识等。社会体育指导员理论知识集中培训内容与时数比例见表2。
表2 社会体育指导员理论知识集中培训内容与时数比例
方式
级别
序号 教学内容
|
|
|
初级
%
|
|
1
|
体育人文社会知识
|
25
|
|
2
|
运动人体科学知识
|
33.3
|
|
3
|
体育健身方法知识
|
25
|
|
4
|
其他相关知识
|
16.7
|
|
5
|
合 计
|
100
|
|
(一)社会体育指导员理论知识集中培训教学内容纲要、要求及时数
1、初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见表3)
表3 初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理论知识集中培训教学内容纲要、要求及时数
序号
|
教学内容纲要
|
教学要求
|
学时数
|
了解
|
掌握
|
应用
|
综合
|
1
|
第一章 体育概述
第一节 体育概述
一、体育的概念与功能
二、我国体育的目的与任务
三、现代社会与体育
|
|
✔
✔
✔
|
|
|
2
|
2
|
第二章 社会体育指导员概述
第一节 社会体育概述
一、社会体育的基本含义
|
|
✔
|
|
|
2
|
第二节 社会体育指导员概述
一、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概念
二、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地位和作用
|
|
✔
✔
✔
|
|
|
3
|
第三章 社会体育指导员从业须知
第一节 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法律要求
一、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的法律法规
二、《职业标准》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要求
三、《职业标准》规定的职业守则
|
|
✔
✔
✔
|
|
|
2
|
第二节 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职业道德要求
一、道德与职业道德概述
二、体育道德与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道德
三、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道德原则与规范
|
✔
|
✔
|
✔
|
|
4
|
第四章 人体运动科学基础知识
第一节 人体组成概述
一、细胞与细胞间质
二、组织
三、器官与系统
|
|
✔
✔
✔
|
|
|
4
|
第二节 人体主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一、运动系统
二、神经系统
三、循环系统
四、呼吸系统
五、泌尿系统
六、感官系统
七、内分泌系统
|
|
✔
✔
✔
✔
✔
✔✔
✔
|
|
|
第三节 人体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一、 物质代谢
二、 能量代谢
三、 人体运动时的能量供应
|
|
✔
✔
✔
|
|
|
5
|
第五章 身体锻炼的心理学知识
第一节 心理健康概述
一、心理健康简述
二、压力与心理健康
三、挫折与心理健康
|
✔
|
✔
✔
|
|
|
2
|
第二节 身体锻炼的心理学意义
一、身体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二、身体锻炼产生心理效益的机制
三、参加身体锻炼的动机
四、获得身体锻炼较大心理效益的方法
五、影响坚持锻炼的因素
|
✔
✔
|
✔
✔
✔
|
✔
✔
|
|
6
|
第六章 练习指导过程
第一节 场地器材的准备
一、 准备的意义
二、 准备的内容和要求
|
✔
|
|
✔
|
|
2
|
第二节 常规讲解与示范的方法
一、 讲解法
二、 示范法
三、 讲解法与示范法相结合
四、预防与纠正错误法
|
|
|
✔
✔
✔
✔
|
|
第三节 保护与帮助
一、 保护与帮助的作用
二、 保护与帮助的种类
三、 保护与帮助的运用
四、对保护、帮助者的要求
|
|
✔
✔
|
✔
✔
|
|
7
|
第七章 常用身体练习方法
第一节重复练习法
一、 重复练习法的概念与特点
二、 重复练习法的作用
三、重复练习法的分类、结构、特点及运用要求
|
|
✔
✔
|
✔
|
|
2
|
第二节 持续练习法
一、 持续练习法的概念
二、 持续练习法的主要特点
三、持续练习法的运用要求
|
|
✔
✔
|
✔
|
|
第三节 变化练习法
一、 变换练习法的概念
二、 变换练习法的特点与作用
三、 变换练习法的运用要求
四、变换练习法示例
|
|
✔
✔
|
✔
✔
|
|
第四节 间歇练习法
一、 间歇练习法的概念
二、 间歇练习法的特点
三、 间歇练习法的运用要求
四、间歇练习法的示例
|
|
✔
✔
|
✔
✔
|
|
8
|
第八章 常用体育健身器械
第一节 体育健身器材概述
一、 体育健身器械及健身器械锻炼的作用与意义
二、 健身器械练习的特点
三、体育健身器械的分类
|
|
✔
✔
✔
|
|
|
2
|
第二节 常用体育健身器械的功能及用法
一、 哑铃系列
二、 壶铃系列
三、 杠铃系列
四、 拉力器系列
五、 力量练习架
六、 专项力量练习系列
七、 综合健身器械
|
|
|
✔
✔
✔✔
✔
✔
✔
|
|
第三节 “全民健身路径”介绍
一、“全民健身路径”的建设与发展
二、“全民健身路径”的构成与分类
三、“全民健身路径”的科学锻炼原则与要求
|
✔
|
✔
✔
|
|
|
第四节 健身器械的练习方法
一、 健身器械的练习原则与要求
二、健身器械的练习计划与练习方法
|
✔
|
✔
|
✔
|
|
9
|
第九章 体育活动的医务监督
第一节 医务监督在健身锻炼中的作用
一、 体育锻炼实践中的生理和病理问题
二、 对锻炼者的身体机能状况进行评定
三、 运动性疾病的防治
四、 疾病后健身锻炼安排
五、 体育卫生
|
✔
|
|
✔
✔
✔
✔
|
|
2
|
第二节 体育活动的禁忌症
一、 引起发热的各种急性病症
二、 各种内脏疾病的急性阶段
三、 有出血倾向的各种疾病
四、 恶性肿瘤发生转移后
五、 慢性疾病
六、 其它
|
|
✔
✔
✔
✔
✔
✔
|
|
|
第三节 体育活动医务监督的主要内容
一、 体育活动中的医务监督
二、 比赛期间的医务监督
三、 消除疲劳的方法
四、体育活动减体重的医务监督
|
|
✔
|
✔
✔
✔
|
|
10
|
第十章 其他相关知识
第一节 咨询知识
一、 当地风土人情
二、礼仪礼节
三、文明用语
|
✔
|
✔
✔
|
|
|
4
|
第二节 英语知识
一、基本口语
|